來源:熱心網(wǎng)友 時間:2016-08-18
高中歷史是一門文科類的學科,因此需要考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記憶,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大家的歷史學習水平,為了幫助大家掌握好高二歷史知識點,下面學大教育網(wǎng)為大家?guī)砀叨v史知識點-王安石變法,希望大家能夠認真閱讀。
王安石變法,是在北宋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一次改革。治平四年(公元1067年)正月,宋神宗即位,立志革新,于熙寧元年(公元1068年)四月,召王安石入京,變法立制,富國強兵,欲改變積貧積弱的現(xiàn)狀。王安石以“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,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”為原則,從理財入手,頒布了“農(nóng)田水利法”、均輸法、青苗法、免役法(又稱募役法)、市易法、方田均稅法,并推行保甲法和將兵法以強兵。變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,但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,王安石的缺陷和變法中的種種弊端是主要原因。改革變法歷時7年,雖然遭到了守舊派的強烈反對,并且隨著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,但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(chǎn)的發(fā)展。
變法背景
三大矛盾
三冗危機
兩積問題
矛盾:階級矛盾尖銳,突出表現(xiàn)是土地兼并的劇烈發(fā)展。
民族對立嚴重:北宋與遼和西夏戰(zhàn)爭頻繁。
統(tǒng)治集團內(nèi)部矛盾突出:改革派與守舊派斗爭激烈。
三冗:冗官、冗兵、冗費。
二積:積貧、積弱。
王安石(1021—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晚號半山,中國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。父名益,字損之,曾為臨江軍判官,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。因生性倔強,時人戲稱“拗相公”王安石在青少年時期隨父親到過許多地方,對宋朝的社會問題有一些感性認識。有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,在變法過程中矢志不渝。
人物資料
改革內(nèi)容
1069年熙寧二年二月,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標志著變法開始,設制置三司條例司,議行新法;四月,遣劉彝、謝卿材、侯叔獻、程顥、盧秉、王汝翼、曾伉、王廣廉八人察諸路農(nóng)田、水利、賦役;七月,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;九月,立青苗法;十一月,頒農(nóng)田水利條約。
歷史作用
影響
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,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,增強對外防御,對內(nèi)彈壓的能力,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(tǒng)治。從新法次第實施,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,其間將近十五年。在這十五年中,每項新法在推行后,雖然都不免產(chǎn)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,但是,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,“富國強兵”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。
高二歷史知識點-王安石變法學大教育網(wǎng)為大家?guī)磉^了,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高二歷史知識點的記憶,這樣才能熟練的運用知識點進行做答,從而取得好的歷史成績。